基于水凝膠的柔性傳感器在人體健康和運動監測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水凝膠傳感器靈敏度較低,是制約其發展和應用的關鍵問題。設計和構筑仿生微結構是提高柔性傳感器靈敏度、降低檢測限的重要思路。以微凝膠為墨水,可打印較復雜的三維結構器件。目前微凝膠3D打印的實現主要依賴兩大類方法:基于微凝膠顆粒之間的非共價作用(如氫鍵)實現層層堆積,非共價作用力弱,難以維持三維結構的穩定性;將微凝膠墨水打印到支持浴中,制備臨時結構,再固化,也存在結構穩定性較差,打印效率低等問題。研究和開發利于快速、直接打印的微凝膠墨水,并且提高微凝膠結構的力學性能,是解決制約水凝膠3D打印技術瓶頸,推動其在柔性可穿戴設備、組織工程支架等領域應用的關鍵。
圖1 基于微凝膠增強雙網絡(MRDN)水凝膠的3D打印微結構
圖2 微凝膠增強雙網絡(MRDN)水凝膠的力學性能
該研究提供了一種通過可固化微凝膠3D打印來制備具有高靈敏度和力學穩定性的微結構水凝膠傳感器的方法。這一新策略有望開發應用于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的高性能水凝膠壓力傳感器。
全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39/D3MH00718A
通訊作者簡介
付俊教授團隊主要從事高性能與智能仿生柔性材料、柔性傳感與可穿戴設備、水凝膠組織工程材料、生物3D打印等方面的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開發。
主持工信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重大項目10多項。相關成果已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Eng J, Mater Horiz, Chem Mater, ACS Macro Lett, Macromolecules等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140多篇,出版英文專著1部,全部論文累計被引用8200余次,H指數49,授權美國發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20多項。獲英國皇家化學會2020年Materials Horizons Outstanding Paper Award等獎項。
團隊常年招聘高分子、生物材料、水凝膠、柔性傳感、柔性驅動等方向的副教授、助理教授、科研博士后等。歡迎青年學子報考本團隊碩士、博士研究生。課題組主頁:https://mse.sysu.edu.cn/teacher/98
http://www.056100.com/ss/fujun/index.html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zh-CN&user=_G1QhgEAAAAJ&view_op=list_works&sortby=pubdate
- 蘇州大學嚴鋒教授團隊 Angew:多孔陽離子聚合物調控的低滯后和高韌性水凝膠 - 反離子的影響 2023-11-27
- 南京大學張曄課題組 Adv. Funct. Mater.:醫用導管水凝膠涂層實現組織溫度實時傳感 2023-11-27
- 浙江大學趙騫教授團隊《Nat. Commun.》:變形模式可編程的高速水凝膠軟驅動器 2023-11-26
- 東華大學何創龍教授團隊 AHM:集成熒光和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生物活性支架用于“可視化”骨組織工程 2023-11-28
- 上科大董怡霄/范國平教授團隊等 ACS Materials Lett. : 雙光子3D打印可控微凝膠通道研究乳腺癌細胞遷移 2023-11-24
- 南洋理工大學周琨教授團隊《Adv. Sci.》:3D打印應變-溫度傳感器用于動作預測和健康監測 2023-11-22
- 南工趙懷霞/王楊鑫團隊《Adv. Mater. Technol》:在彈性體基體中3D打印可轉換微結構并用于多種液體自適應信息加密 2023-02-17